那些年,我们一起经历过的青海湖之行
人物简介
姓名:徐灿
性别:男
年龄:20岁
地区:江西南昌
学校:即将前往美国读大学
爱好/特长:各种球类运动、弹吉他、阅读
Kitty点评:
徐灿,人如其名,是个热情、有礼、充满活力的阳光青年!在需要搬运物资、整理物料的时候,他总是第一个跳出来帮忙的,我的耳边常常响起他清澈的问候,“Kitty姐好!”“Kitty姐,有什么需要帮忙么?”因为平常有骑行经验、体力也好,徐灿一直是第一梯队的领军人物,和小伙伴们一起风雨前行,他俊逸飞驰的身影已被壮阔无边的青海湖深深记载。
那些年,我们一起经历过的青海湖之行
徐灿 江西 南昌 20岁
八月柳梢,炎阳似娇,怀着紧张与激动的心情我和南昌的小伙伴们一同前往青海,参加大新银行举办的“青海湖骑行”活动,说实话,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,并且前往如此遥远的地方,最初这些“未知”让我有些许惶恐。在前往青海的路上,和其他南昌伙伴的交谈,了解各自的情况,播种下友谊的种子,让我紧张的心情逐渐舒缓。
我们乘坐的是最早的航班,大家在清晨4点钟赶赴南昌机场,到达西宁的时候都头脑发胀,昏昏欲睡。见到了前来接机的高教练,他告诉我们其他地方小伙伴的飞机均有不同程度的晚点,我们先到的队伍需要在机场耐心等待时,我想死的心都有。
终于,接到其他伙伴了,我勉强睁开疲惫的眼睛,顾不上认识陌生的面孔,心中只想着睡觉。车上,高教练严厉地批评我们,说我们带来的行李都可以环游欧洲一圈了。他黝黑严肃的面庞、炯炯有神的双目,令人望而生畏。批评过后,他让我们自我介绍并且展示才艺,但大家不知道是疲倦还是害羞,都不愿意主动上前,在高教练的点名下,我不幸“中枪”,当我拿着话筒面对大家时,所有睡意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,全身上下的汗毛都在颤栗,说话前言不搭后语,最终以唱得已经不能称为曲的歌,草草地结束了我的表演。
到达宾馆,我没发觉身体有任何的不适,心想高教练说的高原反应对我完全无效啊。搬完行李,分发房卡后,我第一时间冲进房间,掀开被子呼呼大睡起来,或许是太过疲倦,这一觉我睡得格外香甜。等我醒来才发现,竟然还未与宿友打招呼,实在太不应该了,于是我们开始聊天,原来他来自深圳,在上初中,令人惊喜的是我们都有共同的兴趣—弹吉他,而且都在学习当中,相同的兴趣让我们聊得特别开心。
接到Kitty姐的通知,让我们到宾馆楼下挑选自行车,我们立即下楼,此时楼下已经有不少伙伴在精心挑选自己的爱车,我们立即加入当中。无独有偶,我和教练同时看中一辆车,教练很大方地立即把车让给我,这让我十分感谢,连声道谢。选完车后,我们一起吃饭,根据年龄分组,我来到年龄最大的一组——藏羚羊队,相互介绍、吃完饭后,已近9点,回到房间,我望着窗外比南昌繁密的星辰,心中充满对青海湖骑行的热切期待,但愿明天有个好的开始…
第二天早晨,被兰子姐的电话叫醒,整理行囊,来到大厅,我和伙伴们齐心协力把堆满大厅的物资有条不紊地搬运上卡车,领队们露出满意的微笑。事后,我们举办了简单的“青海环湖骑行启动仪式”,骑行活动正式拉开帷幕!
下午,终于到达骑行目的地——美丽的青海湖畔。刚下车,便感觉寒风刺骨,瞭望四野,空旷无垠,云波诡谲,云层低的仿佛触手可及,高教练告诉我们青海湖天气多变,未来骑行的几天可能都有雨。扛着行李来到营地开始学习很重要的内容-搭帐篷,大家围着李教练,仔细观察他的示范。天空开始飘起小雨,李教练看着远处低厚的云层说,“马上要下大雨了,大家快点动手!”一声令下,大家立即动手,可是伙伴们以前都没搭过帐篷,仅看了一次示范未能掌握操作要点,加上初次合作,大家默契不够,于是叽叽喳喳的争议声不断,眼看雨越下越大,全身已被淋湿,鞋也被灌满雨水,但帐篷却始终搭建不起来,最后在一旁的教练看不过眼,过来帮助我们,在教练的帮助下,很快搭起了我们人生中第一个帐篷!看着第一次亲手搭建的帐篷,内心的成就感油然升起。这时,天空也逐渐放晴,两道彩虹横跨天际,大家都激动万分,纷纷拿出相机拍照,欢笑之声回响四野。
临近傍晚,晚霞余晖将湖水鍍成金色,我们伴着晚霞吃着面条,好不惬意,看着大家一个个拿着饭盒围在厨房阿姨的身旁“乞讨”,为了一包“老干妈”彼此争抢,这种简单、快乐的生活我从未体验过,充实,惬意,让我着迷!吃完晚饭,大家各自回到帐篷,经过雨水的浸泡,帐篷里湿漉漉的,我疲惫地脱下湿透的鞋子,钻进睡袋,在为唯一的一双已经湿透的鞋子明天能够晾干的祈祷中,我早早地陷入梦乡…
第三日,我睁开疲倦的双眼,艰难地“爬”出帐篷,昨晚肆掠的风雨把帐篷淋湿,我的睡袋未能幸免,也被淋湿,后半夜被高原的寒冷惊醒后再也不能入眠,我活动活动已被冻僵的小腿,发现室友们也是一脸倦容,想必也经历了同样的考验吧。简单的洗漱后,我正准备去吃早餐,其中一个室友叫住我,悄悄地说带我去吃好吃的,我带着迷惑的心情跟他来到马路对面一家不起眼的小店,店内中央燃着火炉,散发出醉人的温暖,放松了我全身几乎被冻硬的毛孔。我们点了两碗牦牛奶,不一会儿,老板端上牛奶,我呷了一口热气腾腾的牦牛奶,只觉唇齿之间一股香甜的滋味荡漾开来,我不禁脱口赞叹道,“太好喝了!”一鼓作气,一饮而尽,一股热流立即流窜全身,好不温暖!喝完之后,精神大振,像打了鸡血一样,疲惫感即刻烟消云散,我们心满意足地回到了营地。
骑行出发前,领队讲解骑行的注意事项,让我们一切从简,只带高热量的食物、急救物品以及雨衣,大家在教练指导下完成准备工作,第一次骑行正式出发!因为我们“藏羚羊”队是年龄最大的一队,被安排在最后一组出发,看着伙伴们骑着车子,一辆接一辆地飞驰远去,我心情开始激动起来。
骑行开始,大家顾及体能较弱的队友,都放慢速度,尽量保持队形,但是有些伙伴从未骑过山地车,几经努力渐渐无法跟上队伍,越落越后,我心急如焚,这时,寒风渐起,天空又开始飘起了小雨,领队张哥立即叫我们换上雨衣,寒风雨雾中我看见大家冻得直打哆嗦,嘴唇发抖,立即跟张哥建议,“我们骑得太慢无法暖身,不如按照各自体能去骑,否则最后可能大家都会冷得动不了。”张哥接受了我的建议,让体能较好的伙伴加快前行,他留下来照顾体能较弱的伙伴,我也加快骑行速度,希望用体能的热度驱逐寒冷。
我从小就骑车上学,加上经常运动,相对而言比其他伙伴容易适应这里的环境。骑行中,雨一直下,我的鞋也早已灌满雨水,袜子湿搭搭地黏在脚上,感觉十分不爽。骑了一阵,我转过身才发觉后面已经没有伙伴们的身影——我已经将大家甩在远方,此时道路上只剩我一人。
早上只喝了牦牛奶,肚子开始觉得有些饿,路旁的山坡上有牧民的帐篷,我推着车来到帐篷边,找到避风处坐下,拿出包里的士力架和热水,望着蜿蜒曲折的公路一直伸向远方,就着细雨,喝着热水吃着士力架,这感觉实在太爽了!
正休息时,队友们陆续赶上,于是我们继续前行。骑了大约45分钟,一个大坡道出现眼前,有些伙伴实在无法骑上去,只好下来推车,我一马当先,直接冲了上去,逐渐地又和他们拉开了距离。
我的骑行中,总是我一人,就在我感到些许寂寞时,一位骑友从我身边经过,我抱着忐忑的心情跟他打了声招呼,并向他介绍自己,他十分热情地回应,于是我们就这样攀谈起来,原来他也是一位骑行爱好者,本地人,每年都会来青海湖骑行,他很热心地教我一些常用的藏语以及禁忌,不知不觉中我们骑了不知道多远,等我回过神来,不禁担心是否错过了当天的目标营地,只好依依不舍地和他道别,留在原地等待,等了将近半个多小时,却没等来一个伙伴,担忧之心越发浓烈,我询问路过的骑友,得知伙伴们从我们分开的地方骑到这里至少还需1个多钟头,我心里十分郁闷,只好调头去找他们。
往回骑了半个多钟头,终于遇到领队张哥,他告诉我后面的伙伴们许多都骑不动了,于是我跟着张哥开始了二人骑行。一路上他教了我许多野外求生知识,分享了他经历的野外生活,听着他的故事,我的心也开始向往那种“天当被子,地当床”的自由生活,此时,天也渐渐放晴,我们一路飞驰,呼吸着青海湖纯净的清新空气,广袤的草原牧场充满我们的视野,路旁成群的牛羊正悠闲自在地啃着青绿的小草,远方天地化为一线,风的呼啸在我耳畔响起,放飞被束缚的心灵,不去想未来的前途,享受此时的自由,感受着这非凡的体验,我想我已经彻底爱上这美丽的青海湖!
我与张哥骑到距离终点10公里处,等待后面的伙伴们再一起出发。烈日当头,我脱下湿透的鞋子与衣服晾在路边,静静地等待他们,不知过了多久,伙伴们终于陆陆续续地来到。张哥一声令下,我们再一次踏上旅程,谁知半途,天公发怒,竟然下起了冰雹!冰雹打得脸生疼,我们停下来,紧紧抓住车,卷缩在车旁,等待冰雹的结束。好在冰雹来得快去得快,我们待冰雹停后,立刻飞快狂飙,生怕再次遇上,历经千辛万苦,终于抵达了营地!
营地上,先到的伙伴已经帮我们全都搭好了帐篷,等到大家都安全抵达营地之后,第一天骑行正式结束,这时,也已临近黄昏。
吃完饭,李教练在大帐篷里总结今天的骑行以及讲解野外生火的知识。正当我仔细聆听时,李教练把我从人群中叫出,当场表扬我,说我每次都主动去帮忙搬运行李;骑行表现出色,他将自己亲手制作的打火石手链送给我作为鼓励,我惊喜万分,十分感动!原来教练们一直都在默默地关注着我,我一定要更加好好表现,不辜负他们对我的关心和鼓励。
这晚,我早早地钻进帐篷,为明天的骑行收拾东西作准备,在期待明天的骑行中我早早地进入了梦乡…
第四天,我们一早起来,比起前天刚到达草原时的我们,现在的我们更为熟练地整理行囊、收拾帐篷、伙伴们之间也相互熟悉,有了默契。吃完早饭,准备完毕,我们再次踏上骑行的征途。这天领队们改变了方法,根据大家的体能、意愿、骑行速度重新分组,我来到张哥带领的“一队”率先出发。
一路上我们保持着整齐的队形,以稳定的速度前行,虽然途中不时有伙伴掉队,但我们其他队员都会放缓速度等待,因为我们的口号是“不抛弃,不放弃!”。
这天的骑行没有第一次那样的“曲折”,平安抵达目的地—刚察,得知“二队”还要1个多小时才能到达。得知今晚无须搭帐篷,而是住在藏人的帐篷时,不禁大声欢呼,“终于不用睡漏雨的帐篷了!”走出营帐,发觉这里的天更蓝,地更美。放眼望去,漫野青稞在风中摇曳,我徜徉在绿色的海洋之中,久久不能自拔。等到下午,“二队”终于抵达,我们被分成几组一同拜访地藏民家,通过亲切友好的交谈,了解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情况。
回到营地,被告知因为藏人帐篷数量有限,我们要10个人挤一个帐篷中时,整个人都感觉不好了。傍晚,狂风大作,我们的帐篷大门被风吹开,雨水打了进来,帐篷中没有灯,我们只能在一片漆黑中,用行李箱去遮挡雨水,好不凄惨!那时,我不禁怀念自己搭建的小帐篷了,虽然有点漏雨,但不至于直接“湿身”啊,于是在一片叹息声中,大家陆续睡去…
第五天,也就是骑行的最后一天了,今日要骑80公里!同样还是“一队”先出发,这次张哥叫我领队,他在后面照应防止有人掉队,在我们的齐心协力之下,一路畅通无阻,快到50公里处,我们遇到了一个超长无比的上坡道,看着那大上坡,大家心中都不禁打起了鼓,究竟是推上去还是骑上去呢?我毫不犹豫一路奋力踩着踏板,低着头,看着轮子,一圈一圈地向前进,心中默默地为自己鼓劲,“我一定行的!我一定行的!”终于,不懈努力下,我率先登上坡顶,回头看看,伙伴们也在咬牙坚持着,一步一步向前推进,我在心中默默地为他们加油。
我和张哥率先来到第一个目的地50公里处的“甘子河”收费站,大巴车正停在那里等待,张哥在车上不断地夸我,“好样的!”我心中十分欣喜。当“一队”全体队员抵达时,教练问我们,“还要不要骑最后的30公里?”我们异口同声地说,“要!”最后的30公里,我们搭着顺风一路轻松地抵达了最后的营地-金银滩大草原。
傍晚,我们整个团队坦诚地分享了各自对这次活动的感言,大家真情流露,抒发自己的感想,场面十分温馨感人,经过这次的活动,我们相互了解,相互帮助,成为好朋友,这次活动让我们得到成长,学会独立,更学会“坚持”这一可贵的品质。
归去的途中,我想了很多,现在的青少年大多都在父母的悉心照料下成长,整日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,或许从未见过城市外面的生活,这次活动刚开始时,我观察到许多伙伴都很不适应如此简陋的环境,但在经历这几天的“洗礼”后,我看到他们在逐渐适应环境、逐渐学会照顾自己,照顾伙伴、逐渐享受大自然,这就是成长!同样的,我也在这次活动中学到了很多很多,它开拓了我的眼界,让我不再局限在南昌这个城市,整个人也变的更加开朗,更愿意去结识新朋友,接触新事物。有时候,一个人的成熟可能就在一瞬之间,这次活动让我真正地解放了自己,变得成熟、懂事、也明白了许多道理。生活总是艰难的,只要怀着一颗坚持的心,相信“船到桥头自然直”,一切就容易了!
最后,我衷心地感谢大新银行给我这次机会参加如此有意义的活动!
感谢Kitty姐和兰子姐的悉心照顾以及所有工作人员对我们的帮助,衷心感谢!